

哈尼族的历史
对哈尼族最早的文字记载
对哈尼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距今2500年上下。在公元前483~475年左右成书的《尚书 禹贡》中就有提到哈尼族的先民——“和夷”, 定居于先秦梁州(见左边红箭头)的 “诺马阿美”地域 [1]。在“和夷”这个名字中,“和”意为“山”或者“半山”,“夷”为少数民族,所以 “和夷” 即是 “居住在半山腰的少数民族”。同时该记载中和夷居住的地域,“诺马阿美”, 意为“母亲之河黑水环绕的平原”, 是雅砻江和安宁河(两条水体并称为 “母亲之河”)之间的冲击平原地带。
虽说学界对“和夷” 是否单指哈尼族的祖先还仍然存在争议,《禹贡》中所记载的 “和夷” 二字接近于当代哈尼语的读音,而书中记载的和夷的梯田农业生产方式也符合流传至今的哈尼梯田,因此《禹贡》中的 “和夷” 可以说是哈尼族祖先最早的记载。可即便是在这一最早的记载中(公元前483~475年) 也已将“和夷”描述为已经成功开发了 “诺马阿美” 地域的民族。从这一点可以得出,哈尼族先民早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就已经活动于“诺马阿美”,对该土地开始了开发。这进一步表明了哈尼族历史的源头远不止于《禹贡》中的文字记载, 不止2500年以前。
请去支持右边图片原画师: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yNzU5NzI=.html?lng=en
哈尼史诗中更为久远的历史源头
虽然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哈尼历史止步于居住在“诺玛阿美”时期的和夷,和夷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因此更为久远的和夷本地记录都以史诗的形式世代口口相传。其中一首对哈尼历史记载最为完整(5600行)且古老的哈尼族迁移史诗是《哈尼阿培聪坡坡》(“阿培”是祖先,“聪坡坡”是搬迁,逃难), 流传于哀牢山区域[2]。在该史诗的记载中,和夷是一路从北方南下,在七月份水大的时候过河进入的“诺马阿美”地域。
请去支持左边图片原画师: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yNzU5NzI=.html?lng=en
结合史诗以及地理位置的推理,史军超(2001)[1] 得出和夷最有可能是当时从北方南渡大渡河从而来到了“诺马阿美”。这一推理也能解释“和夷”这一名字的由来,因为在大渡河的北方,也就是“和夷”原先的生活地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之处), 遍布着高山以及平坝,诠释了和夷 “居住在半山腰的少数民族”的这一含义。与此同时,“和夷”南渡大渡河的事件也为大渡河带来了新的称呼——“和水”。“和水”的称呼也为学界长久以来在翻译“和夷”上走了许多弯路,让包括南宋毛晃以及北宋苏东坡在内的学者都误以为是大渡河“和水”的称呼给予了哈尼先民“和夷”的名字,因此将 “和夷” 翻译成了“和水一带的少数民族”,实则刚好相反。
哈尼族的完整迁徙路线
(本人参考史诗以及文献辛苦整理而成, 显示哈尼语音译地区名)
- 1
“虎尼虎那”
史诗中,最早的哈尼先民(古羌人的一个分支)居住在一个名为“虎尼虎那”(红石头黑石头交错堆积)的北方游牧地 (最有可能为青藏高原)。随着哈尼先民人口的增加,游牧地无法容纳他们。
2“什虽湖”与“嘎噜嘎则”
于是, 他们被迫集体南迁,陆续来到了“什虽湖”以及“嘎噜嘎则”等森林地带。 可后来因为自然灾害森林起火以及与原住民族“阿撮”发生矛盾, 他们离开了这片地区,继续南迁。
3“惹罗普楚”
这时,哈尼先民来到了“惹罗普楚”,一片温湿的河谷。“惹罗普楚”即是前文提到的,大渡河北边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之处。在这里,哈尼先民学会了开垦梯田, 将旱谷变成了水稻, 成为了那居住在半山腰的少数民族,得到了“和夷”之名。在这里,和夷也与先前爆发矛盾的阿撮”、“蒲尼”等其它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可是就在和夷开始发展起来时,一场瘟疫席卷,杀死了大量人口。
4“诺马阿美”
于是,和夷被迫再次南迁,像在前文里提到的那样, 在七月水位最高的时候南渡大渡河,来到了他们第一次被《尚书 禹贡》文字记载的平原——“诺马阿美”。在 “诺马阿美”, 和夷安居乐业,农业飞速发展。正当一切繁荣起来时,一个名为 “腊伯”的民族,嫉妒和夷的财富和土地而发动战争。和夷战败,又一次离开了家园南迁。
5“色厄作娘”与“谷哈密查”
这一次他们到了一个大海边的平坝“色厄作娘”,随后为了避免战争又东迁到“谷哈密查”,得到了当地原住民“蒲尼”留下来的许可。和夷又再一次人口繁衍,农业发展旺盛。此时,原住民蒲尼对和夷感到了惧怕,于是战争又爆发了。这一次战争比和夷经历的以往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惨烈,差点导致了和夷被灭族。
6南渡红河
因此和夷打了败仗后再次南迁,在经过“那妥”、“石七”后南渡红河, 进入了哀牢山区,来到了如今云南哈尼族所生活的区域。
迁移后的哈尼族
人口分布
必须说明的是,哈尼族的迁移并没有在红河一带结束。有的哈尼族留在了红河以及澜沧江两江的中间地带(哈尼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 2021年约70万人), 但是还有的迁移到了思茅区(2021年人口约40万人), 西双版纳(2021年人口约12万人), 以及玉溪地区(2021年人口约10万人)[3]。这些哈尼族人成为了如今的云南哈尼族。有些哈尼族人进一步南下,最后分布到了泰国、缅甸、老挝、以及越南等区域的北方山区。
请去支持左边图片原画师: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yNzU5NzI=.html?lng=en
支系文化的形成
随着哈尼族的迁徙逐渐分散到各个地区,许多哈尼族脱离了原先的大部队,因此哈尼族内部也产生了30多种支系[4]。由于这些哈尼族支系最后定居的环境都截然不同,哈尼族各支系之间的文化习俗也都有所不同,即使大致都在一个哈尼族的文化体系下。可以说,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了哈尼各支系的文化(地理环境决定论),从服饰的样式到节日都有不同。具体来说,即便是同样过昂玛突节(祭龙节),因为不同地区春耕开始时间不同,有些支系就会在12月份过,而有些支系又会在一月中旬过。
请去支持右边图片原画师: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yNzU5NzI=.html?lng=en
大迁徙后的哈尼族历史
1与封建社会的接触
公元4世纪到8世纪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因此哈尼族开始被唐代人所记载 [2]。唐代人称呼哈尼先民为“和蛮”, 而“和蛮”也因为向唐朝进贡成为了唐朝的臣属。随后,唐朝在云南设立了南诏”和“大理”地方政权对该地区进行管辖,与红河一带的哈尼族建立了深刻联系。
公元10世纪左右,哈尼族逐渐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
2元, 明, 和清代下的制度演化
元朝: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元朝征服了“大理”政权,加强了对云南各少数民族以及哈尼族的统治;
明朝: 在云南设立土司制度(被分封的地方官员世袭统治),哈尼族各部落首领被授予土职官衔;
清朝: 用流官制度(官员上任得有资格,不世袭,有任期)在云南替代土司制度,可实际没能真正改变当地的土官统治。
3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左右,包括哈尼族在内的云南少数民族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加入起义军与清军作战。这些少数民族农民希望将土地所有权归回耕种者,以及减少土地税。起义军在哀牢山坚持了二十年后被镇压。
4与法帝国主义的斗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将哀牢山南部地区割让给法国。哈尼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不满法帝国主义,于1900年烧了法国建立的设施。法军因此出兵侵略哀牢山,遭到了哈尼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激烈反抗,最终撤退。
分别于1925年和1935年, 法军多次侵扰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 哈尼族以及各少数民族持续抵抗。
5多沙阿波与反抗土司的起义
1917年,哈尼、苗、彝、傣等族联合起义,希望能推翻世纪以来压迫他们的土司制度,喊出了 “杀死白土司,人人有饭吃”的口号。
该义军的领袖为一名仅仅十九岁的哈尼族贫穷农妇卢梅贝。她带领农民与土司苦战两年,在过程中攻下了土司的粮库,将里面的粮食拿出来分给了贫困农民。可是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被云南军阀和土司镇压。镇压过后,军阀和土司对哈尼族展开了报复行动, 而哈尼群众将卢梅贝以及起义军成员藏了起来。
虽然起义失败了,卢梅贝以及起义军的事迹流传于哀牢山区, 哈尼人民也将卢梅贝尊称为 “多沙阿波”,意为多沙村的阿爷。随着卢梅贝隐姓埋名,哀牢山一带的哈尼族有了这么一个传言:“多沙阿波挥舞长刀突破重围,骑着白马上天去了……”[2]
在新中国成立后, 多沙阿波重新露面,于1961年前往北京参加国庆活动, 受到毛泽东主席以及一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8年,多沙阿波逝世。
哈尼族长期遭受的压迫
1949年前,红河地区的土司就有机枪100多挺,长短枪4000多支 [2]。除此以外,土司还具备一系列酷刑手段,如吊打、杠木枷、坐软板凳、丢阴洞等。因此,土司的统治是由武力和恐惧维持的,让哈尼族遭受到了长期的压迫。
在傣族封建最高领主 “召片领” 的统治下,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哈尼以及其它少数民族被划分为“卡西双火圈”(“12个奴隶区域”)。一个“火圈”一般由十几个村子组成,被一个“召片领” 任命的“大叭” 所管辖 [2]。这些“大叭” 除了征收棉花、花生、大豆等物品外,还会征收 “招待费”、“门户钱”等无理费用。除此以外,“召片领”也给予了哈尼族首领特权,因此哈尼族首领可以强迫农民进行无偿劳动以及送礼,使哈尼百姓受了不少的苦。
请去支持左边图片原画师: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IyNzU5NzI=.html?lng=en
新中国成立后
11949年
土司制度被彻底废止
21951年
“蒙自专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和 “元阳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成立
31952年
于哈尼族生活一带区域的土匪以及特务被清除,民主改革启动。“红河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元阳县太和哈尼族彝族傣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元阳县麻栗寨哈尼族自治乡人民政府”成立。
41953年
西双版纳 “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 建立。
51954年
“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成立。
61957年
“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与 “蒙自专区” 合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诞生。
文献引用:
[1] 史军超. 论“和夷”-兼及哈尼族历史文化渊源[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ities, 2002, 19(5): 49-53[2024-12-06].
[2]NATIONAL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哈尼族-历史沿革[R/OL]//Neac.gov.cn. (2024)[2024-12-06]. https://www.neac.gov.cn/seac/ztzl/hnz/gk.shtml.
[3]RONGXING GUO. China Ethnic Statistical Yearbook 2020.[M]. S.L.: Palgrave Macmillan, 2021.
[4]哈尼族各支系的名称 - 百度文库[EB/OL]//Baidu.com. (2022)[2024-12-10]. https://wenku.baidu.com/view/a0cd9937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5.html?_wkts_=1733839062933&needWelcomeRecommand=1.
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哈尼文化线上博览馆
Website
https://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1210727/FhClm4cG2tRHlUafSQ0j7w1YyBah.pn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630>/quality/90!/forma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