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尼民族语言 - 哈尼语
现状简要综述
哈尼族语言现状简要:
哈尼族在语言方面并没有任何记载,包括语言本身的一个正式系统——没有拼读规则,没有语法框架,也没有书写体系。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 50年代末,中国政府开始介入并为哈尼族打造了一个拉丁文拼音为基础的哈尼语拼音[3]。
主要问题:
据赵德文的研究(2023),哈尼语长期依赖口头传承,正所谓“口口相传”这一现象,没有文字记录[3]。这种模式既反映了哈尼族以口语为核心的文化特点,也造成了语言在语音和语法结构上的高度灵活性。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哈尼语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或拼写系统,属于一个“非正式语言系统”,语言形成还会因地区和族群分支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也由于这点,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哈尼语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哈尼语语言使用环境方面
戴庆厦的研究指出,哈尼族普遍处于双语甚至多语环境中。哈尼语在族内使用,而汉语成为跨族交流的主要工具。学校教育的汉语化、家庭教育中母语使用概率的减少,是的哈尼语的代际传承受到挑战。熊雯的调查进一步说明,哈尼语在公共领域的使用有限,更多停留在家庭与传统仪式中[2]。额外,哈尼语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承载着哈尼族的历史、宗教(仪式)和文化认同。赵德文提到,贝玛(哈尼族传统宗教人物)通过口头形式讲宗教仪式和文化传承下去,是哈尼语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用范围的缺陷
信创文字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书面记录的空白缺陷,但其实用范围人仅限于教育和扫盲等特定领域,未能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引用,不成熟;红河州的调查显示,文字化的哈尼语更多被用于扫盲和基础教育,而在文学创作和科学传播等领域引用几乎为零。再进一步,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是哈尼语的使用环境进一步被汉语及其他主流语言挤压。许多哈尼族年轻人倾向于通过普通话和英语获取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弱化了他们对母语的依赖[2]。
文献引用:
[1] 张素杰. 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 [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5 (01): 105-107.
[2] 熊雯. 云南绿春县戈奎乡哈尼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
[3] CHINASTUDIES@UM.EDU.MY.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EB/OL]//Um.edu.my. (2023)[2024-12-11].
https://ics.um.edu.my/contemporary-china-studies-vol-10-no-1-april-2023.
[4]嘎汤帕节[EB/OL]//百度百科.(2024)[2024-12-1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8%8E%E6%B1%A4%E5%B8%95%E8%8A%82/6045668.
上线了提供技术支持
哈尼文化线上博览馆
Website
https://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1210727/FhClm4cG2tRHlUafSQ0j7w1YyBah.pn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630>/quality/90!/format/png